有些电影音乐必需要依附催生它的电影而存在,有的电影音乐却恰恰相反。它是为某部电影而生,但最终它却脱离了电影而独立存在,不需要任何故事为它做诠释,也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注解使它显得更深刻一些,它自身的戏剧性已经使它得到完成,它所具有的完美程度大于一部电影可能给它的。于是,它获得自由,独立,以及长久的生命力。有时,它甚至比它最初所依附的电影拥有更久远的拥戴和记忆。 《出埃及记》的电影主题曲就是为数不多的比电影更广为人知的电影音乐之一。 依据《圣经》中《出埃及记》故事改编的电影有三部,他们是1956年的《十诫》,由查尔顿.赫斯顿扮演摩西,1960年由保罗.纽曼主演的《出埃及记》,以及1998年由“梦工厂”制作的卡通巨片《埃及王子》,和其它两部相比,《出埃及记》几乎是最不为人知的一部。 但《出埃及记》的主题音乐却是所有的电影音乐中最感人、最悲壮的,它已经摆脱了那部一闪而过、在很多辞典中都查不到资料的电影《出埃及记》,并获得某种永恒的生命力,足以用来诠释某种更为广博、更为深刻、更为苦痛但却更为深沉和坚韧的人与事。
《出埃及记》是《旧约》中的第二大章,一开始,残暴的埃及法老下令把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丢在河里,唯独摩西被法老的女儿收养,成年以后的摩西被耶和华所启示,决心拯救在埃及人重压下的他的同胞,耶和华先后降下水变血之灾、蛙灾、蝇灾和雹灾都未能使法老有所悔改,于是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法老派兵追杀,被获得耶和华帮助的摩西淹没在海中。以色列人到达西奈山后,耶和华在火中降临,并传下十诫。
乐曲的开始,是沉重的叙述,这一段总让我想象出许多人前行的景象,随后,那种沉重到达它的极端,似乎就要到了转机出现的边缘,乐句在有可能变得昂扬的希望中努力振奋,但在一个简短的对延伸主题的重复之后,音乐又回到最初的悲郁、沉重主题之中,但隐隐地,在这一次的重复中增添了一种新的东西,那是一种被压抑的愤怒,一种觉醒后的期待,终于,它酿成了一种终于变得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断前行,最终到达它极盛的顶峰,并且显出一种浓郁的青春气息,但忽然,一把小提琴从乐队的背景中脱离出来,用一种凄婉的语调再一次重复了主题,象是回忆,象是提醒,并且几次就在差一点无法继续的哽咽中变弱,这一段倾诉导致了乐队对主题的再一次重复,只是这一次重复有了不同的意义,它变得沉着、坚定,并不断递进,最终在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最强音符上停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0 8:21: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