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一直看凤凰卫视的《宋美龄走过三世纪》,晓楠主持,简单的画面与旁白,充满
着历史沧桑。我第一次坐在沙发上以蜷缩的姿势,认真拿着小本子记着什么。那些睿智的人,
无论哪个,回忆起MadamChiang时脸上都有赞赏的表情,甚至用“中国第一夫人”的美称
来表达心中的崇敬。看着电视画面不断切换着她的面容,直到百岁微笑。是极端美丽的过程。
她穿旗袍。代表中国典雅之美的旗袍。1943年宋美龄访美时,几乎所有的报刊杂志都
从她的服饰写起,极致到一个小别针一个小纽扣,然后才延伸到人的性格和精神。据说宋美
龄的一大嗜好便是收藏世界各式各样的旗袍,超大型衣橱里,旗袍收藏堪称世界之最。
印象中,大凡中国女人在外国能赢得青睐的,服饰上多以旗袍来打动人。直至今日,巩
利、陈冲、杨紫琼或者章子怡等美丽女子出席美国的电影典礼,也会选择旗袍着身,以此引
来外国媒体镜头的大肆渲染。
1943年战乱,美国人固执地以为中国女人是弱者,尤其是穿着旗袍的中国女人。他们
说,宋美龄穿着旗袍出现在高大的美国男人面前,首先赢来的便是人性中隐藏的对弱者的怜
惜。然后,这个在美国文化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女人,穿着旗袍,出乎意料地以修过英国文学
与演讲技巧的底蕴,一口流利的英语站在美国国会讲台大展风采,使得美国人对所谓的“弱
者”大改观感。
我在电视里见过几次宋美龄的演讲记录,果然是那种抑扬顿挫的声调,吐字清晰,能与
美国政要熟练地交谈,并为丈夫蒋介石做称职的翻译。某位教授说宋美龄是那种尤其适合在
镁光灯下说话的女子,天生有表现欲望,属于有主张有想法的女权主义者。
的确,宋美龄给人的第一眼,不同于当时许多传统的中国女子。前年,在宁波奉化溪口
看蒋介石故居,看到蒋介石多位夫人的照片。放眼望去,宋美龄是其中最为惹人侧目的,带
着西化的女人味,眉宇间稍有张扬。许多游客驻留在她的挂照前看着说说,不忍离去。
其后我们去了位于文昌阁东侧的小洋房,那里曾是宋与蒋曾经非常迷恋的住所。全西化
的布置,背山临水,适宜休养。在政治纷乱的传统年代,能维持着个人对生活的品位与追求,
比如吃西餐穿洋服坐洋椅看英文书并要丈夫共同适应,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宋美龄的诸多照片中,予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她穿着黑色旗袍做某次演讲时别过脸来欲
言又止的样子,神情锐利。美国某媒体曾评选出“世界100美”,宋美龄的鼻子被评为了世
界上最美丽的鼻子。母亲说过,女人的鼻子对整体的观感非常重要,自古美人多是较为纤薄
的面容,鼻子直而耸意味着性格较为清高而且锐利。形容宋美龄外交情景时,许多书籍用的
是“不卑不亢”。访美时,她并没有以哀求的语气与当时强势的美国交谈,而是站在对方的
立场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做,保留了性格中清傲的东西。这对中国许多女子来说是好的典范。
前段日子,在美国的女友正找寻合适的工作,隐晦地说中国女子在外国找到份待遇较好
的工作并不容易,许多学生正致力于洗盘子洗碟子。然而在硅谷发迹回国并成为年少老板的
某“海龟”却笑着说,中国留学生主要受到许多前辈悲观观念的干扰,把奋斗起点放得特别
低。他在美国首先拒绝的就是洗盘子洗碟子之类的小事,因为那并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只
能培养你成为一个洗东西的高手,而选择更多的是可以学到知识的工作,即便薪水更低,也
是值得的。
许多固有的模式和概念是需要有人出来打破的,打破了就成为另一个新的自然的方式。
宋美龄在美国精彩的演讲,以不卑不亢的方式进行,不仅仅鼓舞了中国大批的女子,甚至带
动美国众多支持丈夫上前线,自己却承当家中更多家务的女子寻求独立自主的热情。
以东方的锐利,带动起西方女子的风靡。
想来能这样的女子,并不是很多。
经历政治风雨并扬名世界之后,一个女人能否保持底蕴和容貌,同样重要。关于宋美龄
能长寿且驻颜的秘诀,许多人不断地探究原因。犹记得去云南旅游,许多对玉石功用的介绍
文字中频繁出现了宋美龄的名字。卖玉的商人说原因是她手上那个价值连城的玉镯,每天戴
着,滋养身心。到了夜晚睡觉,她便在床头放大碗的清水。由于玉近水而秀,吸收水分后便
对人起到了更好的效用。
还有营养师宣扬宋美龄减肥有道,说她几乎每天都会用磅秤称体重,只要发觉体重稍微
重了些,便立刻改吃青菜沙拉,不吃荤的食物。如果体重恢复到她的标准以内,偶尔会吃一
块牛排。
另外,宋美龄爱晚睡晚起的习惯几乎众所周知。老年时,这个习惯并无大更改。每天醒
来后,她不直接起床,而是先在床榻上躺一阵子,让女副官为她做腿部按摩,然后才慢条斯
理地起床,穿上晨袍,在书房的盥洗室盥洗,亲手上妆。
跟朋友一起看她的这些生活小细节,欲发感觉这是个非常现代而且自我的女子。有着自
己的小习惯和小嗜好,甚至弥漫着现代所谓的“小资”色彩。身边的人,原本了解宋美龄的
并不多,然而她的逝世,舆论的传播却突然带动许多女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追求与坚持。是新
的潮流。
三世纪的女人。
她整整走过三个世纪,堪称奇迹。我一直喜欢这样的女子,美好而坚韧。然而也常想着,
当一个女子用身心来抗起三个世纪的政治动荡与情感负累,是否会觉得很累?某次行走,在
湘西凤凰探访106的苗家老人。推门进去,她正拿着锄头在干活,把我们都吓了一跳。然而
有人说说年纪越苍老的人是不累的,她们经历并且知道什么比以前会更好。所以更加热爱生
活遗留的轻松。
于是宋美龄年老时画出了沉静而稳健的国画。
笔笔落力。
--------------------------------------------------------------------------------
|
|